点击上方"蓝字"关注我们吧!大家好,我是剧综碎碎念的三三。小伙伴们五一劳动节快乐啊! 不知道多少小伙伴还记得去年9月新闻里日本米荒的事情。当时日本各地出现大米短缺,米价也暴涨,在大阪,一袋5公斤的大米价格甚至上涨到3200日元。这事情这段时间似乎没有了消息,三三也以为早以平息,然而本月播出的一部日剧里的情节又引起了三三的注意,查了一下发现,不是米价已经平息了,而是日本人已经涨价涨麻了。 在NHK电视台4月播出的新剧《幸福就是吃饭睡觉等待》第三集中,我们的女主人公,麦卷里子,来到超市购买大米,面对的确实空空如也的货柜,和3680日元的标签。 当她叹了口气,回头转向不得已的选择——速食米饭时,发现1盒速食米饭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40日元。她只好悻悻得将米饭放了回去,说出了“好贵啊!”。 事实上,由于电视剧的制作周期问题,现在日本的米价已经远超该集拍摄时的米价。 据央视新闻4月28日报道,日本米价已经连续16周上涨——今年4月14日至4月20日的一周,日本全国超市销售的5公斤大米平均价格为4220日元,再次创下了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!有媒体追踪调查了日本一家超市,5公斤装大米今年1月下旬售价约3700日元,3月下旬已涨到近5000日元。即便这样,货架上的大米还被抢购一空。 例如一款在日本广受欢迎的越光米,其特点是颗粒饱满、口感软糯、香气浓郁,5kg的价格高达5980日元,含税价格6350日元,折算成人民币,大约是1斤32元。 据日本总务省25日发布数据显示,东京都区4月大米价格同比上涨93.8%,连续7个月刷新有可比数据以来最高纪录。这带动了与大米相关食品价格的上涨,其中,饭团同比上涨15.8%,外食寿司上涨8.3%。除生鲜食品外的食品价格4月整体上涨6.4%。 部分公立学校已经把米饭供应的次数从每周3次减少到2次。这样一来,学生吃面包的天数比吃米饭还多。 可能有些学过地理的小伙伴们知道日本人口众多,国土又多山,可利用耕地不多,以为本次米荒是产量不足造成的。但实际并不是,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大米自给自足率100%的国家,本次米荒的背后隐藏着日本农业长期以来的深层次困局,问题相当复杂。 第一,天灾 2023年的夏季,日本遭遇了罕见的极端高温天气,导致稻米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,产量低于预期。据英国《卫报》报道,2024年6月,日本的米库存跌到1.56百万吨,创下1999年以来最低纪录,这也导致了去年9月的第一次米荒。2024年日本各地的水稻产量略高于上一年,但收集公司收集到的大米数量却减少了大约21万吨。这部分“消失的大米”并没有在市场正常流通,导致供应量异常减少,价格随即水涨船高。 第二,农业政策 有些人不禁会想了,日本向来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,一次高温就能闹起米荒,政府难道就没有农业政策预防的吗?不能多生产些储备粮吗?答案是,不是不能,而是不想。实际上,早在农业技术尚不发达的1970年,日本的大米产量就高达1250万吨,而2024的大米产量则已经下降到了650万吨。 这主要是由于日本的 “减反政策” 导致的。这一政策始于 1971 年 ,当时日本政府为了防止大米生产过剩和维持米价,将水稻种植面积限制在水田的 60% 左右,剩余的稻田要么转种其他作物,要么休耕,政府还给改种其他农作物的农民发放补贴 。2000 年以来,日本水稻种植面积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,从 2000 年的 177.0 万公顷持续下滑至 2018 年的 147.0 万公顷;总产量也从 2000 年的 1186.3 万吨减至 2018 年的 972.8 万吨 。尽管安倍政府在 2018 年宣布废止 “减反政策”,但实际执行中,对农民的补贴依然存在,减耕政策仍在一定程度上延续。这种长期的政策影响,使得日本大米产量难以快速恢复,在面对市场需求波动时,缺乏足够的调节能力。 在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日本组织:农协。这是由日本农民及农业经营者组成,依照日本《农业协同组合法》所组建的农业合作组织。其组织多由日本全国农协中央会领导,形成一个“农协集团”。 农协为了维持高米价,推动政府通过了长期的《主食管理法》等政策限制米的种植面积,鼓励农民减少生产。这种政策就像给大米种植安上了跷跷板,产量下来了,价格却飞涨上去。农协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和受益者,也积极配合政府,劝说农民减少种植面积。 不断减少的大米产量让粮食安全非常脆弱,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波动大米价格,对于普通人来说自然苦不堪言,但这并不影响农协的利益。因为在日本,农户收获的大米通常会被农协统一收购,然后才经批发商、零售商等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。农协作为大米流通领域事实上的垄断者,即便大米减产,只要涨价就可以维持利润。 那么,大米产量减半,价格高腾,民众吃什么?答曰,吃面啊。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,日本人食用大米的数量从1965年代每人每年118千克,已经掉到了2020年的50.8千克,减少了一半还多。看上去好像日本的大米好像在减产后依然实现了100%自给自足,但其实是它从1970年代开始就在减少大米产量,增加小麦的进口量,这让日本人习惯了吃面包和通心粉。但问题是日本几乎不产小麦,它的小麦完全依赖于进口,主要进口国自然是美国,而且无论国际市场价格如何波动,日本政府都选择进行补贴美国小麦来维持国内小麦价格稳定。 这就导致日本的大米自给率接近100%,但是综合的食品自给率则从1965年的73%降到了2024年可怜的38%。 第三,进出口政策 在农协的压力下,为了维护本国农民的利益,日本几乎不进口大米。根据Reuters数据,2024年日本的关税配额进口量仅为100,000吨,占总消费的1%左右。这部分基本上是世界贸易组织(WTO)限定的最少进口额度,以及基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(TPP)从澳洲进口的大米,且进口之后也是由日本政府统一保管。 过度的农业保护政策,各个势力的利益博弈,让日本在米荒之时依然选择不进口大米,任由大米价格疯涨。 直到今年日本才宣布从韩国进口了2吨大米,预计5月将再进口20吨,不能说是九牛一毛,也可以称为杯水车薪了,有媒体称,“这是日本25年来首次从韩国进口大米”。但是依然有民众表示:“我很喜欢日本大米,因此就算是价格是韩国米的2倍,我也会买日本的大米吃。谢谢生产大米的农户们,培育出这么好吃的大米”。好吧,你高兴就好。 而更令日本民众吃惊的是,即使是米荒已经如此严重,日本的大米出口依然创了新高。据The Japan News报道,2024年,日本米出口量达到46,000吨,比2023年的37,186吨又上了一个台阶。日本生产的出口用米是专项补贴,专米专用,据《读卖新闻》调查,出口米种植的补贴高达每1000平方米4万日元,但其种植的大米必须用于出口,哪怕你国内大米市场天翻地覆,这些米也不能用于国内。 第四,政府应对不力。 其实,日本政府是有储备粮的,但自去年以来,日本政府多次拒绝投放储备粮,理由无非都是影响流通,潜台词就是价格打下来会影响到农民利益。直到今年2月14日,才决定将21万吨储备粮投入市场。而且实际操作中进度缓慢,截至3月底,首批投放的大约14.2万吨储备米,进入零售端的只有461吨,占千分之三,可以说是杯水车薪。一点感想 在不少报道日本米荒的视频中,弹幕上很多小伙伴都纷纷刷屏“感谢袁爷爷!” 三三亦有同感,在当下这个保护主义抬头,关税战愈演愈烈的国际形势下,我国坚守18亿亩粮食种植红线,确保主粮安全的政策显的如此高瞻远瞩。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,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。中国作为大国,必须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,一个主粮都不能自给自足的大国,在面对贸易战时恐怕是没有底气说出“不跪”的! 最后回到我们的剧集《幸福就是吃饭睡觉等待》中,兼职为生,经济情况非常不容乐观的里子没有买大米回到家中,却遇到了之前帮过忙的一位老太太来感谢她。老太太自己老家是种植水稻的,特地给里子带了一包大米,里子连连感谢太贵重了。里子果然等待到了可以吃饭的幸福,毕竟作为一部美食治愈剧,要是女主都没大米吃也太离谱了。文:三三,数据来源网络,不确保准确性图:部分来源网络觉得文章不错,请关注我们吧。我们会持续给您带来干货内容!#图文打卡计划#END
栏目分类
- 新闻动态
- e星体育官网欧洲杯赞助商介绍
- 产品展示
- 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e星体育官网欧洲杯赞助商 > 新闻动态 > 大米1斤30元!日本米荒的风还是吹到了影视剧……
大米1斤30元!日本米荒的风还是吹到了影视剧……
